載入中....

大坵大王廟

相傳大坵大王神像是由大陸漂至大坵海岸石縫中,在民國六十年(西元1971年)托夢給大坵居民張金木,希望建廟安置,經村民募捐集資才興建完成。之後由於大坵已無百姓居住,加以交通不便,所以幾乎已無人前往膜拜,廟貌荒蕪陳舊。民國九十二年十二月,大坵大王顯靈,附上水部尚書公廟的乩身,指示大坵鄉親多年來都拜錯了神,誤將白馬大王尊為主神,其實他才是地頭神,因此希望重塑金身,並正名大坵大王廟,經大坵北竿鄉親會重塑金身,才改廟號為「大坵大王廟」,於民國九十三年二月完成安座。而位於桃園縣八德市由大坵旅桃鄉親所興建的「大坵境白馬大王八德宮」,亦同時更名為「大坵境大坵大王八德宮」。

大坵大王廟除主祀大坵大王,另同祀有白馬尊王、媽祖娘娘、福德正神。昔日每年元宵節是大坵大王廟最隆重盛大的祭祀與酬神節日,神明繞境祈福則是其中最重要的活動,除此之外,村民依慣例會請下目大王(下目指高登,下目大王應指趙大王)、孫嶼大王(孫嶼即小坵)、橫山大王(橫山即今日亮島,橫山大王應指趙大王)回來做客,饗以祭品,場面十分隆重。
(本文資料來源:100/08/10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。臺灣大百科全書。大坵大王廟http://nrch.culture.tw/twpedia.aspx?id=27094)

你可能有興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