載入中....

南竿媽祖宗教巡禮

津沙聚落的天后宮參拜媽祖,大家可以看看跟馬祖境天后宮有什麼不同~除此之外,還有因為馬祖人的寬厚仁德已至於能夠得到神格、藉以保護討海人的文武大王,也是南竿的一種特殊信仰。
  • 白馬文武大王廟

    科蹄澳是馬祖村北方的小澳口,夏季吹南風時鐵板、津沙一帶的漁船都來避風。此地有一座白馬文武大王廟,文武大王和常見的白馬尊王都騎著白馬,卻是不一樣的神明。
    白馬文武大王廟內供奉文武大王兩尊神明。傳聞清光緒年間,科蹄澳的海邊飄來兩具遺體,村民將之安葬;不久文武大王藉助潘太子專屬的乩童傳神諭,因而建廟。廟成後,每當暴風雨將至,即顯現一盞燈火穿梭於澳口上,以警示沿岸的漁船返航避難,由於神靈庇佑,更堅定村民虔敬的信仰。白馬文武大王廟立於此村澳口,採閩東地區封火山牆建築型式興建,山牆上線條鮮豔流暢,充分反映了傳統藝術之美。

    看詳細>
  • 媽祖宗教文化園區

    馬祖不僅因「媽祖」而得名,自從世界最高的媽祖巨石神像落成後,更成為遊覽馬祖必定造訪的新興地標。近年來馬祖前線成為觀光勝地,政府單位亦開始積極推銷馬祖就是媽祖信仰聖地的概念,如每年皆辦理「媽祖在馬祖昇天祭」相關之祭祀文化慶典活動,吸引海內外諸多信徒前來瞻仰媽祖關懷世人之慈愛,讓「媽祖在馬祖」一事逐漸深植人心。位於馬祖村後方「門前山」的媽祖宗教園區,是以媽祖巨神像為主題的新興景點,甫於民國98年6月開工。這座巨神像參考大陸福建湄洲的模式興建,高29.6公尺,與馬祖四鄉五島總面積29.6 平方公頃相互輝映,有「守護四鄉五島」的意涵。...

    看詳細>
  • 祈福坑道

    民國98年西方山頭上的媽祖巨神像落成,巍峨矗立,神力四射,巨神像下方還有門前山坑道(祈福坑道)可入內參觀。

    看詳細>
  • 媽祖巨神像

    甫於民國98年10月完工的媽祖巨神像,高度29.6公尺,是全世界最高的一座媽祖神像。

    近年來,「媽祖在馬祖」是馬祖主要的行銷口號,而媽祖巨神像的興建,更代表馬祖人民對於媽祖信仰的虔誠,這座神像從提案到正式落成,花了10年以上的時間,可見馬祖居民的決心。

    巨神像周邊,陳列由十二幅雕塑組成,述說媽祖得道成仙的故事。值得一提的是,當地居民勘查神像周邊地形時,意外發現位於巨神像正下方的門前山坑道,也成為當地居民津津樂道的逸事。

    看詳細>
  • 馬祖村

    馬祖村(馬港)是南竿西區大村,福澳港未開闢前是出入馬祖的門戶,既是軍港,也是漁港和商港。保有「靈穴」的馬祖境天后宮7正坐落於此,廟側有步道往南上接勝天路,幽深而迷人。民國98年西方山頭上的媽祖巨神像8落成,巍峨矗立,神力四射,巨神像下方還有門前山坑道(祈福坑道)可入內參觀。

    看詳細>
  • 馬祖劍碑

    馬祖之名,始於清朝末年英國海圖,後於民國初年載入日本海圖,民國38年國軍進駐,44年成立馬祖守備區指揮部,列島正式以「馬祖」為名。馬祖劍碑,又稱「馬祖之劍」,民國37年由馬防部建置完成,後經連江縣政府多次整修,才具今日規模。碑立直立高聳、簡潔有力,充滿戰地陽剛氣息,昔日是防部重要精神堡壘,現今成為醒目的觀光地標。

    看詳細>
  • 馬港天后宮

    清朝康熙時媽祖受封為天后,因此祭祀媽祖的宮廟就稱為天后宮。在馬港天后宮裡還有供奉福德正神等廣為人知的神明.天后宮是馬祖人信仰的主要場所,曾經在戰爭中損毀,現在我們看到是重新建蓋的天后宮,由兩岸三地的師傅共同打造宮殿式的建築,可以從牆壁與樑柱的雕飾中見到精湛的工藝技巧及藝術結晶。傳說媽祖林默娘為了拯救受到海難的父親與哥哥而不幸罹難,遺體漂流至媽祖,當地居民便在此為媽祖建廟.也因為媽祖是在農曆的九月初九重陽節羽化升天,所以每年都會在這裡舉辦媽祖昇天祭,會有祭祀大典、園遊會、民俗表演等活動,表達對媽祖的敬畏感恩之情。天后...

    看詳細>
選擇地區:

觀光景點

  • 白馬文武大王廟

  • 媽祖巨神像

  • 媽祖宗教文化園區

  • 馬祖村

  • 馬港天后宮

  • 祈福坑道

  • 馬祖劍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