載入中....

橋仔海浪滔滔遊鹿兒島大坵

連江縣政府於民國86年從畜牧場引進13隻的梅花鹿到大坵島上放養,逐漸繁殖到現在,已經有差不多250隻梅花鹿,目前也被中華民國喻為第十二座生態保育區唷~
  • 橋仔碼頭 (橋仔聚落)

    前往大坵島可以透過連江縣府規劃推動南竿-白沙-大坵生態航班,或是從北竿的橋仔、白沙港搭乘鄉公所爭取調度之合法娛樂漁船的船班前往。北竿的橋仔是距離大坵最近的澳口,航程不到十分鐘即可到達,旅客可留意船班開放季節。

    昔日橋仔富漁鹽之利,曾為商業轉運港,客舟商旅往來期間,人口超過千人,是北竿第一大村。居民在乾隆6年已開始建玄天上帝廟,自始就是對大陸商業的轉口港,商業鼎盛、漁帆林立,清中葉時期連江、長樂商幫為爭奪周邊海洋資源引起糾紛,閩浙總督府於是在塘岐、橋仔豎立鹽政碑予以規範。村落涵蓋了牛欄裡、大坪頂、下南境、南邊山等四個...

    看詳細>
  • 大坵島

    大坵是一座位於北竿島北方的小島,早期還有駐軍及居民,在人口遷移與撤軍後,現在島上只剩下幾棟老房子,但是來往的船隻卻沒有停駛,因此讓大坵成為馬祖特別的觀光小島。沿著大坵環島步道走,可欣賞步道沿線豐富的動植物生態,大坵島有茂盛的草原景觀,在不同季節,就可以見到許多具有不同特色的植物;也因為政府的復育成功,所以來到大坵島,很有機會可以看到在草原上奔跑的梅花鹿,上百隻的稀有物種就在軍事據點的遺跡中自由穿梭,看著梅花鹿悠閒的在海邊漫步的情景,會讓人不自覺的放慢腳步,靜下心來欣賞這幅奇特的美景。整座島大約一個小時就可以走一圈,...

    看詳細>
  • 大坵生態樂園

    大坵昔日曾經有民眾居住及軍隊駐守,後因人口外移及撤軍,讓大坵成為馬祖唯一可以登島遊覽的無人島。在兩岸對峙的時代裡,可愛的梅花鹿成為了戰時儲備,但後來因為鹿肉不好吃,又因兩岸關係的發展,便不再需要儲備戰時物資。於是剩下的幾隻梅花鹿,便被野放至大坵島上,幾十年過去了,梅花鹿也順理成章成為了大坵島上的居民。為什麼是之一,因為島上還有著另位「島上真正的居民」。民國100年,自北臺灣的移居大坵吳老闆在島上開張了第1家、也是唯一1家民宿「大坵島生態樂園」,旅客便能夜宿古厝、品嘗獨有的蜈蚣雞(放山雞),季節對的時候,每晚上都能觀賞藍...

    看詳細>
  • 大坵生態步道

    目前大坵島上除了原有的通道,還建有一條主要的步道。整條步道長約四、五百公尺。大坵有豐富的動植物生態及海蝕地形,在步道上除了可以看到軍事設施場景及野放梅花鹿,還可以看到展望良好的海岸地形。大坵的東北側是欣賞大坵海岸地景的最佳地點,可看到海蝕溝及海蝕洞等海蝕地形,在東北端則可以看到小坵以及位於大、小坵之間的顯礁,顯礁處的海水面較淺,早期可能為連接兩個島嶼的地方,後因海水侵蝕而分離。大坵的西北側,因花岡岩海岸的節理面不斷受到海岸的侵蝕,大部分發育成海蝕溝及海蝕洞等地形景觀。每年6-9月連江縣政府有安排船隻可以到大坵島,也可...

    看詳細>
  • 大坵大王廟

    相傳大坵大王神像是由大陸漂至大坵海岸石縫中,在民國六十年(西元1971年)托夢給大坵居民張金木,希望建廟安置,經村民募捐集資才興建完成。之後由於大坵已無百姓居住,加以交通不便,所以幾乎已無人前往膜拜,廟貌荒蕪陳舊。民國九十二年十二月,大坵大王顯靈,附上水部尚書公廟的乩身,指示大坵鄉親多年來都拜錯了神,誤將白馬大王尊為主神,其實他才是地頭神,因此希望重塑金身,並正名大坵大王廟,經大坵北竿鄉親會重塑金身,才改廟號為「大坵大王廟」,於民國九十三年二月完成安座。而位於桃園縣八德市由大坵旅桃鄉親所興建的「大坵境白馬大王八德宮」,...

    看詳細>
  • 虎魚岬觀景台

    除了梅花鹿外,夏天的大坵還可以看到飛翔的燕鷗,步道中途的賞景平台可遠眺高登島及中島燕鷗保護區。鄰近大坵島的中島、鐵尖、白廟等島嶼,可就近觀賞來此棲息繁植的候鳥白眉燕鷗、紅燕鷗、蒼燕鷗、鳳頭燕鷗等鳥種,更是傳說中的神話之鳥-黑嘴端鳳頭燕鷗唯一繁衍地。

    (本文資料來源:2011-08-09馬祖日報。原標題:馬祖北竿大坵生態之旅啟動)

    看詳細>
  • 橋仔聚落

    橋仔聚落的降雨量豐富,雨水與地下水多匯流成小溪,橋梁也自然變得一座接一座,於是形成了小橋流水的獨特景色,村子也因此叫作「橋仔」。橋仔村位於北竿島的西北角,曾經是馬祖最繁榮的漁村,也是北竿人口最多的一村,到處都可以看到大小不同的廟宇,光是一座村落就有八間廟,形成「神比人多」的特殊景象。當地漁民也會用一種傳統的捕魚方法,叫作「牽罟」。技巧是在魚群經過海岸時,讓漁船在岸邊的海上灑網,並由一群人站在岸上,用手將網收回,這種歷史悠久的捕魚方式依然延續至今,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。村落北邊有一座高山,阻擋冬季的東北季風,讓這裡形成...

    看詳細>
  • 一村八廟

    橋仔是馬祖地區廟宇最多的村莊,總共有八座廟宇,可見昔日漁村人口之多。曾幾何時,橋仔風光不再,民國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間,居住人口極少,形成「神明比人多」的奇特現象,因此又有「廟村」之稱。(本文資料來源:北竿鄉公所。景點導覽橋仔漁村http://www.beigan.gov.tw/view_3.htm)

    看詳細>
  • 橋仔境三合殿

    橋仔村內三座臨近的廟宇合稱「三合殿」,誇張彎曲的「封火山牆,是遠眺橋仔的鮮明目標。由於民國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間,該村居住人口極少,形成「神明比人多」的奇特現象,因此又有「廟村」之稱。而為解決此情況,95年2月,玄天上帝廟、玄壇公廟、靈台公廟三座廟宇成立「三合殿共同管理委員會」,後又將澳口大王廟及女帥宮廟納入。

    據橋仔村「北極玄天上帝記史碑」記載:「早在明末即建廟橋仔清乾隆六年重新修葺歷今三百餘年,因年代久遠迭有隳壞,故由地方籌資重建承北高指揮部全力支援,地區指揮官兼行政督導專員精心擘劃,得以順利完成軍民咸慶謹勒石立碑...

    看詳細>
選擇地區:

觀光景點

  • 大坵島

  • 橋仔聚落

  • 一村八廟

  • 橋仔碼頭 (橋仔聚落)

  • 大坵生態步道

  • 大坵大王廟

  • 大坵生態樂園

  • 虎魚岬觀景台

  • 橋仔境三合殿